2011年4月25日至5月6日,由申文、王政、明永華和周鵬組成的調查隊先后對輝縣市、衛輝市、獲嘉縣、延津縣以及新鄉市等轄區內的一些古遺址和古墓地進行了考古調查。
此次調查戰國城址共八座,分別為共城、汲城、吳起城(虛城)、胙城(燕城)、攢城、凡城、南陽城、新中城。戰國城址在新鄉地區的密集發現,充分體現了當時魏國在此地區的苦心經營。從地理位置上來看,新鄉地區西連河內,東接齊魯,北抵燕趙,南臨鄭韓,是中原地區的四爭之處,安危直系于魏國的都城大梁。而尤其是新鄉地區發達的農業經濟,更是魏國國力賴以支撐的源泉。于是,所謂的“名都大邑”才會在新鄉地區如此密集分布。
此次調查的八處戰國墓分別為琉璃閣墓地、固村墓地、趙固墓地、大梁冢、汲冢遺址、山彪墓地、金燈寺墓地、五陵墓地。此八處戰國墓地,從其規模所表現出來的墓葬等級上來看,固村墓地顯然屬第一等級。琉璃閣墓地、山彪墓地屬第二等級。趙固墓地屬第三等級。金燈寺墓地和五陵墓地則屬于第四等級。大梁冢與汲冢兩處的性質還不能明確,所以暫時不能給予定論,但如果這兩處確實是戰國大型墓葬,那么它們當然也屬于第一等級。
自公元前364年魏遷都大梁至公元前238年,這期間新鄉地區都充當著魏國的大后方,為魏國源源不斷地提供著兵員、糧食與物資。從某種意義上說,戰國時期的新鄉地區對魏國的國力支撐起著決定性的作用!
在新鄉地方發現的戰國城址與戰國墓地透露出這樣的信息,這里雖然不是都城所在之地,卻有著都城不能相比的密集城邑分布區。高規格大型墓葬的發現,彰顯著墓主人的特殊身份與至高地位。魏王生前選都于河之南,但死后擇陵卻有可能于河之北。對于新鄉地區戰國魏文化遺存的研究將為新鄉歷史抹上絢麗的色彩。正所謂:
巍巍太行,衛水為屏。共汲盛邑,新中故城。
春秋霸業,戰國王陵。萬古英魂,晉魏雄風。